科技致富向导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
国际刊号:1007-1547
国内刊号:37-1264/N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0009 人次
 
    本刊论文
认知模式在低龄学生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教学是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处理和应用过程。学生的信息认知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学应在对学生的信息认知模式进行分析和确定的基础上对不同信息认知模式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安排,以此优化教学过程。本文从低龄学生的认知模式的特点入手,探讨信息认知模式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学改革发挥借鉴作用。
  关键词:认知模式学科教学场独立场依赖数字化学习
  1.引言
  信息化时代,面对着海量的知识,传统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面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育的培养模式、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支持,同时,面对信息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学生必须从小培养成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学习是知识信息的感知、获取、加工、处理、存储和应用过程,美国学者所罗门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信息的感知、输入、加工、处理和理解存在认知模式的差异问题,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模式具有不同特点,教学应在对学生的认知模式进行分析和确定的基础上对不同认知模式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安排,以此优化教学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模式受先天因素影响,同时与后天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造成学生从小就养成依赖型和记忆型的认知习惯,给学生成年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一定障碍,因此,优化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过程,势必要考虑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认知模式的调整和协调问题。
  2.认知模式的内涵
  认知模式是指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的模式,是学生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风格。学生的认知模式从属于学生学习风格的问题,是学习风格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2.1认知模式的类型
  内外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模式可分为五种类型,即场独立型与场依赖型;合作型与竞争型;参与型与回避型;独立型和依赖型;审慎型与冲动型。五种类型的认知模式的研究在不同的文献中都有相当的记载,而国内外文献中研究较多的是场独立型与场依赖型认知方式和审慎型与冲动型认知方式。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Witkin提出的场独立型和场依赖型的认知模式,由于这组认知模式相对其他四组认知分类模式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的体现较为明显,而且它的测试手段较为完善和成熟,所以场独立型和场依赖型认知分类模式是研究学生认知模式的核心内容。
  2.2认知模式的特点
  Witkin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模式分为两种类型,即场独立型和场依赖型认知模式。场独立者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知识经验作为参照,不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环境,倾向于在更高抽象层次的分析水平上加工信息,独立对客观事物作出决策和判断。场依赖者对物体的认知倾向于把外部环境作为信息加工的参照,难以摆脱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极易受到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场依赖者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性内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模式与学生的学习倾向和特点有关系。一般来说在学习策略上,场独立型者往往采用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其学习由内在动机支配;场依存型者则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其学习由外在动机支配;在教学偏好上,场独立型者偏好结构不严密的教学,场依存型者则偏好结构严密的教学。
  3.认知模式在低龄学生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3.1认知模式在低龄学生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面对着信息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学会学习要求学生独立对客观事物作出决策和判断,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更高层次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学生的学习是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和应用过程。在知识信息的获取过程中既要求学生能独立对知识信息作出个人决策和判断,又要求与其他团队成员协作获取信息和应用更高层次的知识信息。研究表明,学生知识认知模式的场独立与场依赖是一个连续体,学生个体的认知模式并非属于某个极端,它往往动态地分布于这个连续体中,学生个体的认知模式除受到学生先天的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学生的年龄、情感因素、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设计等因素影响。笔者认为,在信息社会中,学生的认知模式应趋于复合化,要求学生具备复合型认知模式的特点。场依赖型的学生需要培养具有场独立特点的分析能力,而场独立性的学生则需要提高与人相处和与人交际的能力。因此,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中,除知识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外,对低龄学生知识认知模式的调整和培养具有现实意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有在充分分析和了解学生知识认知模式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对教育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利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等手段对学生的知识认知模式施加影响,以促进学生通过独立自学和协作学习的方式获取有效知识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2认知模式在低龄学生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低龄学生的学科教学既要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的教学目标,又应通过学科的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和培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这需要学生的认知模式既具有场独立性又有场依赖型的特点,即复合型的知识认知模式。具有复合型知识认知模式特点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又能通过与学伴的协作完成更高一级的学习目标。因此,在低龄学生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在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日常教学目标的同时,应通过教学任务的精心安排、调整教学者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促进学生认知模式的调整。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普及使用,应用数字化技术开展的信息化教学,通过数字化教学设计能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数字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这种教学形态,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数字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与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绩,并成为具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数字化教学设计的形式多样,在低龄学生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开展教学。
  3.2.1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字化教学设计注重单元教学设计,针对课程内容形成相对独立的单元主题,针对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较有利于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应用。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环节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分析学生的特点。二是制定教学单元的学习目标。在数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面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可以混合进行,因此要重视对学生信息认知模式的分析,对于学生信息认知模式的分析可以采用Witkin的认知模式的分析方法。学生的信息认知模式的分析结果也将在后续的教学实施中使用。
  3.2.2设计学习任务/问题。学习任务和问题的设计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或由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协商的方式确定。学习任务和问题的设计要求既能体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又能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3.2.3学习过程描述。学习过程描述是指采取怎样的学习过程以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师要清楚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是什么,要通过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达到这种结果,学习者要达到最终结果应遵循哪些步骤,等等。
  3.2.4分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分组应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认知模式的特点。一般认为,在分组中应考虑安排不同知识认知模式特点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以互相促进和互相影响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分组学习和教师的统一面授教学可以交叉进行。
  3.2.5获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重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资源应由教师设计和提供。使用网络资源时教师应提供资源的链接以便让学生快速得到学习资源。
  3.2.6知识信息的学习建议。知识信息的学习建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获得信息、如何组织学习信息等,为学生学习提供实现学习目标的建议。
  3.2.7交流协作。交流协作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伴或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学习。在这过程中,教师应鼓励不同知识认知模式特点的学生进行协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3.2.8学习评价。教师应创建量规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成果,评价可以是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方式。
  3.2.9教学总结。教师和学生都要对每次的教学/学习活动进行总结,找出不足,进行改进。
  3.3认知模式在低龄学生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教学是知识信息的编码、接收、译码、处理和应用的过程。学生的信息认知模式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低龄学生的学科教学,教师应在把握学生的认知模式的基础上对不同认知模式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安排,以此优化教学过程。在低龄学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3.1重视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认知模式特点的分析。
  3.3.2尊重学生的认知模式的定向,进行因材施教,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认知模式的不同表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加工的方式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场的定向,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偏好,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其优势智能的发展。
  3.3.3了解学生的场的定向,通过学生的认知模式的异质分组,进行教学的引导,精心安排教学任务,调整教师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促进学生认知模式的调整。
  3.3.4改进教学评价方法。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教学的反馈调节和诊断指导教学功能,对增强学科的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学生的认知模式角度看,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优劣,应该分析它们各自对哪种认知风格类型的学生来说最适宜,教学评价也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模式的特点进行调整和改进。
  4.结语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一直是基础教育教师面对的一大课题。学科教学的优化必须在充分分析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做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认知模式的协调。信息社会需要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和协作完成高级学习工作任务的能力,因此,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应在对学生的认知模式进行分析和确定的基础上对不同认知模式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安排,同时通过教学设计等手段对学生的认知模式施加影响,以促进学生通过独立自学和协作学习的方式获取有效教育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此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改革。本文从低龄学生认知模式的角度分析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应引起重视,但基础教育学科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多方面配合实现基础教育学科的教学目标。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科技致富向导》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科技致富向导》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